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当前企业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也在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在不断上升。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和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银监会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促进商业银行加大相关金融服务,缓解小企业资金之渴。
这已不是银监会第一次出台有关小企业融资的措施了,不过这一次需要解决的是在有限的信贷规模内,尽可能保障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问题。
事实上,在银监会两个“不低于”要求的引导下,今年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依然保持增速。截至2011年4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含票据)达到9.45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8.8%,较年初增长7.1%,比全部贷款增速高0.6个百分点。同时,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622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22亿元。
在今年信贷规模趋紧的大环境下,银监会《通知》意在通过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集中度,促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通知》指出,满足条件的商业银行,允许其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东莞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这一规定意味着,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权重将从100%降低到50%。资本充足计算公式分母的变小有利于减轻银行资本充足达标的压力。如果监管层持续这一政策导向,未来小企业贷款占银行资产的比重有望不断提高。
除风险权重的计量发生变化外,《通知》还指出,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在计算存贷比时,对于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多位分析人士均认为此举是新规的一大亮点,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银行在存贷比上的压力。除了信贷规模上的调控外,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银行日均存贷款水平的月度检测也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带来了一定制约。申银万国(行情,资讯,评论)的研究认为,小微企业贷款突破存贷比考核意义重大,为下半年信贷额度的顺利投放开辟了道路。
除了引导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贷款资源向小企业倾斜外,银监会《通知》还要求,商业银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进行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
记者从商业银行获悉,近年来,多家银行均加大了小企业信贷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例如针对小企业融资中担保难的问题,工行一方面大力发展面向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既保障了信贷资金切实投向实体经济,又满足了广大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工行创新推出集群联保、组合担保等担保方式,有效破解了小企业融资担保瓶颈问题。中行的做法是推出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中银信贷工厂”:此模式没有走简单放权到基层行的老路,而是坚持统一经营,集约管理;同时实现“机构专营”,突破了传统的“部门银行”设置,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职能集中于一个独立的机构,实现业务运作的专业化;打造“流程银行”,借鉴“工厂化”运作模式,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重塑信贷流程和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
《通知》在多方面给银行的小企业信贷开了绿灯,但由于今年信贷规模有限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其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在贷款结构的变化上,而目前贷款总量并未松动。东莞证券分析认为,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太高是银行动力不足的很大原因,今后战略方向的选择还是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安全、流动、效益三方面的平衡。另外,此次新规提出要“六项机制”、“四单原则”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建设及资源配置力度,这都需要商业银行通过时间来消化、适应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