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眼中,正月十五闹完元宵,春节才算结束,很多企业也都选在这个节点前后陆续复工。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在2011年春节过后,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用工难、产业工人严重匮乏的现象曾引发舆论的广泛热议。眼下,一年一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回流的时候再度到来,用工问题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企业节后遭遇“招工难”
广东推户籍新政配合“抢人”
业内人士表示,提高员工薪酬或福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但这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过完元宵节之后,返家过年的农民工再次整理行装踏上未知的打工途中。与此同时,早已准备好招工的企业也纷纷出来四处拉人。
春节过后,各地的用工荒问题再次爆发出来。其中不但山东、江苏、深圳、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就是内地也出现了用工荒问题。据媒体报道,川、粤、湘、桂等地,技工缺乏较往年更为严重,相较于靠卖力谋生的普工,技术工、熟练工成了热门,企业“抢”工激烈程度甚于往年。此外,湖北省就业局的统计显示:今年春节前后,湖北省用工缺口达50万到60万。
随着各地区的用工荒问题的爆发,各地政府也不得不出台新政来应对用工荒。
各地节后皆现用工荒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调查发现,往年春节后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今年依然存在。尽管多数企业主动提高了薪酬标准,且平均涨幅都在10%至15%左右,但是技术人才资源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仍有近1/3的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尤其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家政等行业,招用职工人数较多,用人缺口比较大。
济南万家盛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忠说,今年除了缺普通产业工人外,一些服务业也缺人较多,家政护理人员尤其缺,现在月嫂每月工资已到5000元,还很难找到人。
另外,珠三角的用工荒问题也在困扰当地企业。其中,一直被视为用工荒“重灾区”的制造业,部分企业返工率不到40%。“工厂招工基本上集中在2月,尤其是元宵节后。过了这个月,就很难招到人了。”某公司的招聘人员说道。
广州一家理发店的一位理发师表示,目前满打满算一个月下来有3000元左右,但这点钱在高物价和高房价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过完年就在老家那边找个工作,尽管工资会比广州低一些,但物价低,而且离父母也近。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物价也在不断上涨,这就使得打工者的消费也在不断加剧,而在内地与农村收入提高的情况下,有不少农民工被截留在了内地。这也加剧了沿海地区的用工问题,而各地政府和企业也在通过加薪的方式保证用工。
今年,一直急需大量劳工的东莞地区在今年以来用工荒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工资低的原因,也使得企业难以招到员工。
据了解,东莞一家鞋厂热压拉模工作,三班制的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不包吃住;如果在工厂里住宿吃饭,就要扣掉300多元,“最后到手一个月就2000元不到了。而且厂里还要经常加班到晚上九点多十点,特别累。我问了在浙江的朋友,他们说在浙江那边鞋厂,不加班都有这个工资。”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除了工资低外,另有在一线招聘的工作人员表示,其他地区的竞争,也是造成东莞招工难的一个原因。东莞除了要面对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竞争外,还得面对长三角制造业的竞争,以及内地城市工业兴起产生的冲击。
工资成本压低企业利润
面对用工荒,各地企业的普遍做法就是涨工资,提高福利待遇。但是,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涨工资,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吃不消了。特别是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更是深受其苦。
山东一家公司经理表示,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公司的效益一直不好,公司的员工数量已经从1000多人减少到500多人,但目前还是用工紧张,去年公司已两次提高工资,上涨幅度接近40%。人工成本上升,市场形势不好,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企业目前已在亏损边缘。
对此,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认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增长颓势去年已经显现,生产效益、增长速度等各项指标都在回落。浙江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在产业链低端,利润空间将继续被压缩,这意味着工资继续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
工人工资的上涨不仅对中小企业影响巨大,对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同样影响不小,在2011年的年报预告中,记者发现,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用工成本的提高影响到公司当年的利润。
其中,华中数控、迪威视讯、青松股份、大富科技、宝利沥青、英唐智控等皆提到人力成本上涨,导致费用同比大幅增加或降低毛利率,导致业绩下降等词语。
政府出招助企业“抢人”
不过,对于人工成本的增加,杉杉股份的董秘钱程认为还是值得的——这家位于浙江宁波的上市公司的传统主业纺织服装,正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产业。
钱程向《证券日报》记者谈到:“员工薪资的增加,成本的上升,对当前的利润无可避免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能减少员工的流失率,降低企业今后的招聘与培训的成本。”
不过,钱程亦坦承,虽然提高员工的薪酬或福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但这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需长期面临的问题。
“需与政府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真正起到留住员工的作用,从员工的心态入手,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有良好的上升渠道,给予人文关怀,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对本地或是外地员工做到无差别对待。”钱程道。
而在政府出招“抢人”方面,广东一直跑在沿海各省前头。据悉,在2011年率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之后,广东省2012年将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预计提高幅度不低于13%。
不仅如此,从今年1月1日起,广东省又已开始实施新版积分制入户政策。2010,广东省曾推出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对农民工入户城镇的条件进行指标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的分值,当指标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即可申请入户。而此次调整后的新政策,适用对象范围进一步由“在粤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扩大至所有在粤务工城乡劳动者,使用范围也由原先仅用于积分入户扩大至享受城镇公共服务。
服装大鳄普涨工资留人
用工成本拖纺织企业绩后腿
一些产业西移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已体现出明显的成本优势
在欧债危机仍旧持续的现今,纺织出口的日子依旧无大的起色,又因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就造成了不少纺企眼下必须面对“订单荒”与“用工荒”的双重挤压。
不少企业和市场人士认为,“双荒”反常叠加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遭遇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冲击的严峻现实。
服装大鳄普涨工资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都采取了涨工资的方式来应对用工荒,此外,还有企业推出不同的福利政策来挽留工人。
服装名牌企业雅戈尔董秘刘新宇向《证券日报》记者谈到:“包括年终奖在内,工资大概上涨了10-15%。”
与雅戈尔一样,红豆集团也在不断提高工人的工资,同时还推出了多种形式的福利来留住工人。红豆集团宣传部门人士向记者谈到:“我们去年熟练工月薪平均超过3000元,年工资超过四五万的有很多。”此外,红豆还包了39辆车送外来员工回家过年。路程太远的,红豆集团则统一团购火车票,免去员工买票难的问题,并给他们报销路费。
据了解,红豆集团为此花费的费用近230万元。除此之外,公司还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领导与留厂员工一起吃年夜饭、给他们发放福利券,给对贫困户发放慰问金,并鼓励留厂职工的家属来红豆过年,集团提供车费补贴等。
此外,红豆集团表示,公司还设立了员工大学,使得工人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时也能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提升,这些举措都使得公司不用为用工荒担忧。
人工成本上涨拖累业绩
对于纺织业上市公司来说,涨工资已经成为常态,而这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甚至拖累了公司的业绩。
2011年,预亏的纺织上市公司中,除订单下降的因素外,还有多家公司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业绩下降。如冠福家用、华芳纺织与南纺股份等皆预告2011年亏损,其中,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都是业绩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如星期六、漫步者等业绩下滑的公司也同样存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
那么,对于这部分人工成本的上涨,能否有效转嫁给下游呢。对此,以生产贴牌服装为主的杉杉股份董秘钱程向记者谈到:“不是很容易,因为首先用工成本的上涨是全行业的,其次会最终提高消费者的成本。对于公司来说,关键还是要做好转型升级,以及可以考虑部分产业的转移。”
据了解,杉杉早已开始了西部转移的计划并为此注册成立了公司。此外,华孚色纺在西部的投资也出现了成效。华孚色纺预测2011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0.00%~~10.00%,业绩变动的原因便包括公司产业西移的成本优势得以显现的因素。
科新机电为新项目提前抢工人
致去年管理费用飙升净利下滑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抢占人力资源并提供培训或将成为普遍情形
1月19日,科新机电(300092.SZ)发布2011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科新机电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为2938万元-2285万元,预计同比下滑10%-30%。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原因,科新机电解释为2011年度加大研发以及人力投入所致。其中,特别提及公司新招聘了大量的生产工人提前进场培训,致使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度增加,并进而影响了当期利润。
2月8日,《证券日报》记者致电科新机电。公司有关人员表示,2011年全年公司在职工薪酬方面,增加了数百万的成本。但鉴于年报信息披露敏感期,不方便表示具体的数据。
三季度管理费用实际飙升
截至去年三季末,科新机电实现营业收入15377.14万元,净利润1839.58万元。对比公司的半年报可知,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科新机电实现新增净利润758.83万元。
然而,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公司的成本费用大幅增加。其中,尤以管理费用最为突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几乎翻倍,由上半年末的1447.02万元骤增至2605.75万元,环比增幅为80.08%;同比增幅则为149.67%。与此同时,科新机电今年前三季度所支付的管理费用,已经超过2010的全年水平。
事实上,2010年科新机电所支付的管理费用着,还包含了675.69万元IPO发行费用,并非全部为经营支出。因此,如果扣除掉这部分费用,2010年三季度科新机电的管理费用仅为368万元——这意味着,2011年科新机电的管理费用实际同比增幅,高达608.08%!
“事实上,在三季报公布之初”,科新机电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管理费用大幅飙升的事情就已经引起市场的关注。
四川出现劳动力结构性过剩?
联系到此前多家位于四川的上市公司表示受“用工难”的影响,致使全年经营业绩受影响的情况,是否意味着科新机电的净利润下滑也同样与人力成本上升有关?
“对我们利润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三个原因”,科新机电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公司在今年加大了对研发费用的投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在员工培训以及薪酬成本方面的增加。除去以上两点之外,公司在今年未享受到总额高达数百万的所得税优惠,是第三个影响因素。
在以上三个因素中,“对净利润影响最大的,是研发费用支出”,科新机电解释道,“公司并未遭遇‘用工难’”的问题,科新机电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员工流动不大,相对稳定。
不过,“鉴于我们要为新项目的推出进行人力储备”,科新机电有关人员表示,公司需提前进行相关工人的培训,因此支付的培训费用也相应大幅增加。
综合说来,员工的培训费用以及薪酬上涨,成为科新机电人力成本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有媒体报道称,成都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四川省内劳动力状况已经由过去的总量过剩,发展到结构过剩的阶段。而《四川省统计年鉴》指出,2011年以后四川省新增劳动力将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农村新增劳动力将从2011年的116万人逐年减少到94.5万人。
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随着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劳动密集性产业向本省转移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一方面是供给的减少,一方面是需求的增加。未来四川省劳动力或许将会从相对富裕,转变成结构性需求不足。
而如科新机电这般,抢占人力资源并提供培训的事例,或将成为普遍情形。
制造业招工难已经成为常态。尽管上市公司比其他企业在招工问题上有一定优势,但用工难却也实实在在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尤其是人力密集的电子制造业。在电子制造业纷纷发布的业绩预告中,我们普遍看到了人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造成的影响。
对此,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很多电子制造企业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下游,是组装经济,利润率很低,大都在10%以下,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确对企业影响颇大,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都承受不了。顾文军认为,企业现在的用工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薪酬的要求更高;新一代员工不愿像上一代一样为了多赚钱而加班。
昌红科技:一味扩大规模 茫然以对用工难
记者通过对多家公司的采访了解,也直接印证了用工压力已成为电子制造业的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昌红科技主要从事OA设备、高端医用耗材的精密塑料模具和注塑成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11年业绩预告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16% -24%,公司称原因之一是受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昌红科技证券事务代表刘军也对《证券日报》记者承认,招工、用工难肯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人员流动的原因,公司正在招募约七八十名员工。
虽然人工成本上升早已成为制约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刘军却表示,公司尚没有考虑怎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记者的追问下,刘军说:“那就扩大规模呗。”
事实上,昌红科技已然按照扩大规模的思路在运作。然而这似乎并没有拯救公司利润,反而带来了管理费用率的攀升。昌红科技三季报显示,由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管理人员增加、薪资及员工福利性支出增长、研发投入增加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费增加使管理费用率提高了2.41个百分点至10.52%。
科陆电子:用工正常 人力成本上涨尚可承受
科陆电子是国内智能电表产业的代表企业,在2011 年国网前四次智能电表招标中,市场份额排名前四。公司近日也预告2011年净利润同比将下降0%-20%,公司称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低于预期。
科陆电子证券事务代表在与《证券日报》记者的交流中表示,公司现在的用工情况正常,人力资源部门尚没有反馈这方面的困难。她表示,去年整个市场用工成本都上涨,公司也不例外,而由于深圳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公司今年用工成本也有所上涨。
科陆电子证代表示,用工成本方面公司没有感到特别大的困难,公司自己可以承受消化。人工成本上升只是影响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因素,并非唯一因素。为了后续发展,公司仍会进行适当的员工储备。
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六成企业考虑内迁
谈到如何化解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顾文军认为,产业向内部转移是一个机会。富士康作为行业代表已经走在了前面。这也说明产业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候。根据顾文军对行业的调查了解,他告诉记者,很多公司已经在内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把企业重心转移到了内地。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都有了这类企业驻扎的迹象。据他估计,已经有超过20%的企业转向内地,而更有超过60%的企业正在考虑内迁的问题。
华创证券TMT高级分析师李怒放也对记者表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产业内迁是目前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安信证券分析师侯利指出, 目前国内的制造型企业普遍面对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双重压力,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明年,经历了大浪淘沙后,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届时成本压力也会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