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就激发我国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很有见地。这些观点对于我国的科技人才工作颇有意义。
如今,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总量已接近 5800万,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人人心情舒畅、充满干劲,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韩启德认为,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尊重科技人才,二是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三是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四是更加注意爱护和扶植青年科技工作者。
应该保证科技人才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去年曾有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北京市118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在9个可选职业里,科学家被排到了第七位。在中国科协开展的一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也显示,被调查者最希望下一代从事的职业当中,科学家的排名不高。与此相对的是社会上的考公务员热和学MBA热。针对这一现象,韩启德指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学生理想职业选择的多元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国家也应该大大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他们的重要贡献、优秀事迹和高尚品格,使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受尊敬和信任的群体。
韩启德曾经在不少场合听到过我国科技专家们称羡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团队在国家决策中所能发挥的影响。他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是可以比美国做得更好的。我们国家还应该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对有独特见解的非主流的反对意见也要予以充分考虑。
韩启德近年来在各地进行了基层调研,对一些问题有真切的感受,例如,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和业务提高发展的问题、青年科技人员的住房问题、一些企业的离退休科技人员收入过低特别是医疗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韩启德认为,科技工作者不可能是社会上最富有的群体,但我们应该保证他们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努力培育我国风清气正的学术批评的风气和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得到蓬勃发展,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奖励名目过多,但是质量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韩启德认为,应当让科学精神回归科学奖励,真正激活科技奖励机制。我们应该减少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精心培育学术团体的优秀奖励品牌,奖励要强调经过时间沉淀和考验,拒绝授予既没有原始理论创新,又还没有证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所谓的中间成果。韩启德强调:科技奖励本身就是一件严肃、艰巨的科学任务,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要下真工夫。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近年来学术界对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已经有过很多讨论,并有了很大改进,越来越认识到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公分那样的方法,要以质量为准。而如何评定质量,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韩启德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前沿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不同领域和学科,乃至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都应该有所差别。同时,质量的评定需要专家花更大的功夫,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的时候,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
韩启德希望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培育我国风清气正的学术批评的风气和土壤。他认为,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延续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要做社会的良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惧流俗
王选院士曾经很坦然地说,我现在 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所以,他就毅然退出第一线,把精力主要放在扶植青年科学家身上。韩启德指出,王选院士这样的胸怀和远见卓识是留给后人的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遗产,他是我们的榜样。韩启德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们未来的科研中坚,我国有很多青年才俊,不仅科学素质高,而且对科技工作充满激情、锐气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呵护他们的积极性,敢于把重担压给他们,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他们,把他们独立取得的成果归功于他们,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要容忍他们的失败,允许他们的不足,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承担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等工程的科研集体都是年轻人在挑大梁,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出过国,工作资历不深,也没有名气。但是事实证明,只要把任务明明白白地放在他们面前,把担子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能够不负重望、不辱使命。
就当前我国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韩启德认为,一切体制和机制都是由人创造的,一个人生命的最绚烂丰富的部分,是其精神世界。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身逢其时,应当在自身精神境界里拓展下来,不断超越,追求至善。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该追求这样的精神境界,承担起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自己立身要正,要恪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的学术操守,还要做社会的良心,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惧流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