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有利中国经济

万保人力资源   2010-12-04   浏览量:1088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稳健”并不是“紧缩”,特别是此次财政政策依然坚持“积极”,无疑显示出国家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正常需求。当前货币政策的转向是大势所趋,如果说一下子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为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对中国经济肯定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当前整个国际大环境仍坚持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骤然间的政策转变将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比方说加快人民币升值以及加重国内就业形势的压力等。

  “稳”的目的是要保持“健”,即在健康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复苏,“保增长”已经不是当前中国政府所需面对的首要挑战,而日益攀升的通胀指数无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因此,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使无疑将使得货币发行量年均增速降低,并有效对抗高通胀。

  事实上,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到2008年,央行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央行开始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着“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被提出,意味着超量信贷投放时代的终结,利率工具的运用也将回归常态。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体现出政策意图是确保经济平稳,不因政策的调整加剧经济的波动,在应对眼下通胀压力和过剩流动性同时,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要保证货币的增长要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它意味着货币政策既要改变宽松的基调,又不是“急刹车”,这无疑对于中国经济更加有利。

您还可能喜欢的新闻



在线报名

求职登记

移动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