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扎堆做手机:解与未解之谜

万保人力资源   2012-06-07   浏览量:953

分享到:

66日,讨口彩的吉日;黄历上说,宜出行、宜开市、宜订盟。这一天,盛大一行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发布“最大的秘密”Bambook手机,并当场签下包销合约。

放弃平板电脑项目后,盛大旗下果壳电子和创新院的约300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赶在第二季度结束之前,向外发布这款产品。尽管没有盛大高管出面撑台,但每个人都知道陈大年对Bambook手机的期望,绝不亚于陈天桥当年对盛大盒子的畅想。

主导这个项目的果壳电子CEO郭朝晖,总爱用一种理想主义的腔调,来描绘他心中的Bambook手机。在展示盛大想要为“每一个中国人”提供怎样的手机产品时,郭朝晖甚至借助了一些来自《碟中谍》里的片段。而这部电影原本叫做:Mission Impossible

盛大杀入移动终端市场,正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自小米以降,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以不同形式,介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就在Bambook手机发布的同一天,阿里携手海尔推出999元新款阿里云手机。盛大在新领域的老对手名单里,肯定也已早早写上百度、腾讯、人人、360、网易们的名字。

为什么要推手机?郭朝晖说是梦想驱动。但他的言辞中,也表露出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不确定性的担忧,正如新浪科技此前所言,这是一种大公司的卡位战。“表面上看果壳是一个硬件公司”,郭朝晖说他其实想做数字文化创业产业的沃尔玛。

没有人能准确预计未来,但至少可以观察现在。随着盛大Bambook S1的发布,一些关于这款手机的谜题,已经得到解答,但仍然有一些仍然没有答案。

已解

·定价:1299/1499

这两个定价分别对应8G16G容量版本。根据Bambook S1的配置单,这款产品的处理器主频仅为1GHz,但郭朝晖呼吁“消费者擦亮双眼”。他特别强调,盛大Bambook手机的处理采用了A9架构,能够更为有效的发挥双核处理器的优势所在。

作为对比,郭朝晖把Bambook手机性能比作“中学生”,而采用A8架构主频1.5GHz处理器的小米手机,则被他形容为“小学生”。

·配件:软与硬

盛大创新院的多个无线互联网应用,将被顺利的转入盛大手机平台。而兄弟公司盛大游戏、盛大文学也将提供相关的游戏、图书等内容资源。

硬配件方面,则可以称得上是盛大手机的一个亮点。彩壳、全手工竹质外置音箱等较为常规的产品之外,盛大还准备提供类似Square的移动支付配件、根据震动传声的防辐射耳机、可以连接手机与电视等设备的Bambook TV等可供选择的硬件产品。

·销售:自建渠道+联手电商

负责销售配送的,主要还是果壳电子。这个团队此前曾发布并销售Bambook电子书。据郭朝晖透露,先期果壳电子将改造原有销售渠道,以便进行Bambook手机的销售。此外,盛大手机还会出现在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之上。

·售后:签约正规渠道

果壳电子在售后服务方面,采取的对策是与线下手机售后服务商合作。据透露,目前果壳电子已与两家合作伙伴签约。这个问题还没到最为迫切的时候。

·系统:同门乐众ROM排除在外

一直比较令新浪科技好奇的是,为什么盛大手机没有搭载乐众ROM。这款操作系统也带有盛大出品的标签。郭朝晖解释说,主要原因在于乐众ROM并不属于创新院产品。

未解

·代工:这是一个秘密

谁代工生产了盛大手机?果壳电子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盛大甚至直言,这种信息需要对外保密。不过据坊间传言,比亚迪或是盛大手机的代工方。

·产能:没有样机,没有预期

“我们安排了自认为能吓自己一跳的产能”,这已是郭朝晖对Bambook手机产能情况,最为清晰的一次描述。他有时也会对同行的产能如此评价:“200万,不值一提”。郭也把这个数字当成秘密,只是表示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调整相应的产能和规模。

不过根据盛大与中邮普泰签订的协议,后者将在一年内包销300万台Bambook手机。尽管如此,盛大的手机产能还是让外界普遍质疑。甚至对于628日中午启动的首次预订活动,果壳电子都没能说出究竟会设置怎样的预订额度上线,或者备货额度。

实际上,Bambook S1手机发布会的现场,盛大甚至没有提供一台样机,对性能进行说明示范。可更加剧了对于产能方面的担心。

·盈利:先有人,再有钱

1299元的定价是赔是赚?官方的说法是,这一定价留给盛大的利润空间,实际上已经相当狭小。加之专利和版权等税费,现阶段盛大手机的销售还处于略微亏损的状态。而郭朝晖也没有透露到达什么样的出货量,盛大手机才能盈亏平衡。

郭朝晖说,盛大手机项目段时间安内不需要挣钱,而是希望在移动互联网到来的背景下,尽量把新的行业秩序和架构搭建起来。有用户,自然不愁盈利。

·现金:尚无具体融资计划

盛大已经不是当年的盛大,它在业务发展、资金流上面临的风险众人皆知。这家互联网公司有多大能力推动Bambook的研发?郭朝晖仍旧没有透露细节。不过他强调目前手机硬件的生产,并不需要占用大量的账款,果壳并不存在现金流的压力。

那么果壳电子会通过融资方式,继续发展么?郭朝晖未置可否。

盛大小米扎堆做手机幕后:不靠价格战靠服务

不管联想CEO杨元庆如何不看好,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浪潮正在袭来。盛大手机发布,这也意味着又一家互联网企业正式加入智能机行业。加上360联手华为推特供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在悄然生变。

TCL通讯副总裁肖锋认为,手机+移动互联网是趋势,未来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厂商的深度合作将层出不穷,他认为小米手机未来应该更开放。启明投资合伙人童士豪则不看好互联网企业与通信企业合作,他认为这是两个公司,拥有不同的DNA,当然,360特供机和小米手机都会做得不错,各自拥有不同的市场。

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认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最重要的优势不在价格,而是靠服务,面对360强势搅局,黎万强呼吁行业不要口水战,认真做好产品。

不过,酷派副总裁李旺则完全反驳了这些观点,他认为很少有硬件企业做互联网成功,也很少有互联网企业做硬件成功,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更多是抢占入口,玩的是一个概念,手机厂商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而非一时的概念炒作。

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最早做手机的是谷歌,谷歌曾尝试做NexusOne手机,不过遭遇失败。这不仅是因为运营商主导手机的推广、分销和销售,担心谷歌损害自己的利益,还因为谷歌营销活动存在不足,仅通过网络宣传,并未通过电视等其他途径。

互联网企业扎堆涉足手机行业

在此之前,关于人人网、网易将杀入手机市场的消息也层出不穷,360联手华为的特供机也将于7月发布,加上已经加入战场的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技,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市场显得热闹非凡,甚至互联网企业不做手机都会被认为不入流。

盘点过去一年做互联网的企业做手机可以发现,小米科技创办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作为IT行业的老兵,却一直缺少一个能与其名望相称的公司,推出小米手机能一雪前耻,成为中国的乔布斯。实现移动支付布局则是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动因。

不过,小米手机相对成功,宣称销售突破200万台,阿里手机则遭遇失败,外界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天宇朗通过高估计了阿里的终端品牌价值。天 宇方认为镀上了阿里云的金字招牌,自然能客如云来。但阿里云至今仍未大规模的商用,仍旧停留在概念推广期内,此外,其售价预订过高,但天宇是国产山寨里走出来的大鳄。

有观点认为,这波抢滩手机的疯狂中,360思路最为清晰。周鸿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把通用的Android变成“内核”,在手机OS之上,利 用一套应用打造出一个360UI。换句话说,360UI将成为手机用户感受到的那个OS,并将与互联网巨头有一战。盛大因为过去失败的产品众多,则被认为是简单跟风本能性反应。

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认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说明IT、通信企业开始看重互联网影响力,苹果和谷歌的成功也使得互联网企业意识到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性。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互联网公司试水智能手机只是它们抢占终端入口的棋子,并不是为了手机本身,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平台,借此推出自己拥有的应用。

TCL通讯副总裁肖锋表示,手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未来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厂商的深度合作会层出不穷,从TCL通讯来说,一直以很开放的姿态在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包括在国外与Facebook、雅虎都有过合作。

价格非杀手锏最终比拼靠服务

从形式上看,互联网企业进军手机行业的形式也各不相同,百度、360等选择与专业的手机厂商合作,并融入自己特色。不过,各方均比较看重的是做好自己的服务。

百度副总裁王劲指出,除与戴尔、长虹合作外,百度还将与更多其它厂商合作。百度要做的是,做好百度云智能终端平台。周鸿祎说,除和华为合作外,未来还会与更多厂商合作。手机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意见很重要,360特供机希望成为手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并在微博公开征求用户需求。

小 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表示,智能机前期比拼的是价格,但背后比拼的还是产品用户体验和服务,智能手机能打败山寨机也证明这一点。而且做手机不是一个纯粹的互 联网应用,是一个重链条产业,前前后后涉及很多相关方面,比如同样是面板,有点手机采用的是夏普的,有些采用的是东芝的,选用不一样的厂家,最终 部件的价格也会不一样。

黎万强指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跟传统企业做手机最大的优势不是价格,而是产品的高性能、高品质,小米手机的定位就是产品性能最优化,做高端手机。

不 过,面对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这股热潮,一些硬件厂商公开唱衰,联想董事长杨元庆公开看淡,认为互联网企业进入硬件领域不会轻易成功,酷派常务副总裁李旺也 表示,互联网企业企业做手机板凳要坐十年冷,只靠忽悠没有未来。他指出,做手机硬件和做互联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做传统行业的很少在互联网行 业成功,做互联网的也很少在硬件领域成功。

具体谈到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最成功的企业小米科技,李旺认为,其更多的是营销策略公司。他指出,小米手机宣称没有库存那是因为销量小,如果月销量从20万台提升到50万台,再到100万台,难免会有库存等问题,而且需不断成功的产品设计,否则很快的会被用户抛弃。

李旺认为,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小米科技就是一个传统企业,跟互联网企业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小米手机宣称的销售量有很大的水分,酷派一个月销售接近200万台手机,主要还是靠传统渠道,不可能通过互联网全部销售出去。

“手机行业是一个利润很薄的行业,当然我们也在学习这些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包括和京东、淘宝合作,但我们不会去炒作,会坚持自己价值观,这些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成不了气候。”

实际上,更早之前,很多电视手机、音乐手机、甚至黑莓如今都已遭遇抛弃。给互联网企业影响最深的则是谷歌的例子。在运营商眼中,谷歌通过NexusOne进行的尝试损害了自身利益,因此均选择忽视NexusOne,而专注其他Android手机。

此外,谷歌针对NexusOne的营销活动也存在不足。众所周知,大量的电视广告宣传有助于手机销售,然而,谷歌不愿意在电视上为NexusOne做广告,而仅仅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并且,谷歌并未对手机提供补贴并加大售后服务投入。

谷歌在专利等方面也存在缺陷,在后来谷歌以125亿美元价格收购摩托罗拉,不仅使谷歌拥有了手机设计能力,还拥有大量手机产品的知识型财产,同时涉及多项专利,并且很好的守卫了Android系统。

热闹背后乱象:市场变红海整体乱糟糟

实际上,除了传统硬件企业“泼冷水”,市场的热闹往往带来的不是大笔的收入,而是赔本赚吆喝,随着电信、联通及众多互联网企业涌入智能手机市场,千元智能机已经不赚钱。据百度移动发展部总监岳国峰介绍,千元机硬件已经不挣钱,60%手机厂商有可能在今年淘汰。

互联网企业在PC段的口水战也在这一领域延续。在360联手华为推手机后,小米手机一时间遭遇一部分舆论唱衰,包括360董事长周鸿祎的公开叫板,包括小米手机屏幕不耐划、质量差等传闻不断被曝出。

以至于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不得不表示,既然某人想做手机就好好做:不靠骂人吵架做市场推广,不靠诋毁抹黑上位,放下AK47, 不要沉醉于东方不败的 幻觉中。做一个正常商人,用产品说话。周鸿祎则回应:干吗总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把自己供上神坛,您也是个商人,凭什么其他手机厂商不能做互联网手机,大 家竞争肯定能做出性价比最好的手机。您是否觉得谁也不能碰您的奶酪?您这不就是机霸么,欺行霸市。

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则对腾讯科技表示,小米手机无需担心360。首先小米手机已经起跑了两年,不是上市公司,如果做政策调整会比360快,此外,360是与华为合作,很难掌握控制权。“就算360可以提供0利润的机器,华为能不去赚钱吗,而且华为生产很多机型,如果是贴牌生产,质量将难以保 障。”

黎万强说,小米科技估值加上现在的现金流,使得小米手机根本不差钱,小米完全有信心做好产品。他最后强烈呼吁行业不要口水战,认认真真做好产品。

360自身也在遭遇攻击,最近有帖子指出,华为提供了武器,小米成为了靶子,两者都是360借力的对象,360借华为力量打击小米,进而上位。进而将360华为模式扩展至众多手机生产厂家,并建立360手机营销平台,构筑以360为中心地位的流量交换商业模式。

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指出,众多企业涌入不好的地方在于,这并非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与苹果不能相提并论,最终智能手机市场成红海,谁都无高招,最终使市场乱糟糟。

谢文认为,华为与360合作并没有那么复杂,双方能达成合作主要是彼此看重了对方实力,互联网真正的商业成功考得也不是商业的阴谋诡计,而是创新。“苹果革命性的设计了硬件、应用商店,获得了70%智能手机应用。360最多也就是卖出几千万部手机。”

小米模式不具可复制性

尽管比不上谷歌、微软、苹果,也遭遇了硬件厂商的唱衰,小米手机们也还是走出了一条路,也赢得了业界一些认可,并认为未来跨界合作会越来越多。

TCL通讯副总裁肖锋肖锋认为,目前小米的模式是一个封闭状态,不像互联网企业做手机,从短期看,这种模式有好处,但未来如果仅依靠自己开发,可能会有害处。互联网企业应该更多与手机厂商合作。

艾媒CEO张毅认为,互联网企业与手机厂商联盟造手机恰好可以扬长避短。互联网企业将自身在流量及应用方面的优势与手机厂家的优质产品、强大的生产链结合起来,并不需要亲自去接触采购、生产、经营等环节,大大降低了风险。

张 毅指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优势是互联网应用以及软件方面的特长,最重要的是流量,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流量和广告带来的收益与手机厂商、运营商分 成。这样手机厂商愿意降低利润甚至是零利润提供货源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的原因。即使硬件本身没钱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资源来获得收 益。

他认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实际上就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向“软件+硬件+服务”模式的转化,终端厂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将双方优势融合在一起,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想象,这种模式如果运用的好,出现伟大企业也是指日可待。

不过,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小米手机是铁人三项模式,涉及小米手机、米聊、MIMU手机操作系统、电商四个板块,此前,小米手机也曾考虑是否要贴牌生产,最后选择放弃。黎万强说,放弃这种模式就在于质量安全隐含太大,主要在于第三方不可控。

小米科技投资人、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则认为,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DNA,在历史上双方联手也很难成功。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跟风,就是为吸引一些关注度。

“小米的成功具有偶尔性,在于雷军遇到了一群优秀的人,并且在好的时机做了这件事情,如果雷军本人没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小米手机也不可能卖出这么多台。”当然,童士豪也指出。360特供机和小米手机都会做得不错,各自拥有不同的市场。

您还可能喜欢的新闻



在线报名

求职登记

移动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