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5万公务员将结束公费医疗参加医保

万保人力资源   2010-04-24   浏览量:1263

分享到:

年底前,北京18个区县45万公务员将结束公费医疗,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届时,将通过区县设置的公务员医疗补助,来保障其原有待遇水平不降低。他们将和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员一样,可以选择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同时领取社保卡,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继去年西城、海淀、平谷三个区试点后,今年年底前全市区县公费医疗制度将全部并轨,原则是不降低公务员原有待遇,各区县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记者昨天从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本市很快将出台关于区县公费医疗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各区县做好准备。由于公费医疗改革涉及到每个区县测算,人员结构、财政负担、保障水平都不同,所以启动难易也不同。各区县可自行决定启动时间,准备好的先启动,目标是年底18区县公费医疗45万人全部完成入医保。此举对于一些原保障水平较低的远郊区县,可有效提高保障水平,一个年度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减轻群众负担2亿元左右。

  现状:多区县已着手改革

  北京市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单位主要分三级,包括中央、市级、区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共涉及160多万人。今年先行启动的是区县级公务员,预计涉及人数45万。

  去年,北京市在海淀、平谷和西城启动公费医疗改革试点,涉及公费医疗人员近13万名。由于公费医疗待遇水平分别由中央、市、区县各自负责,远郊区县保障水平较低,平谷区改革后,财政增加投入2800余万,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试点取得了较好反响,得到社会好评。年底前,剩余的16个区县(包括亦庄开发区)32万享受公疗人员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区县公费改医保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包括与财政沟通资金到位、核定各单位和人员身份、医疗费支出水平测算等。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资金测算环节,区县医保部门将通过公费和医保新旧两种政策来对比测算近两三年的报销数据,尽量准确的确定筹集资金标准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标准。大体来说,远郊区县财政投入比较多,有的城区财政压力甚至是减轻的。另外一个难点集中在对参保人员的核定上,绝大多数区县都涉及几百个单位几万人,需要逐人采集基本信息,并选择个人定点医院,为发放社保卡做准备。

  解读:

  医改方案中将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全部纳入医保,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就医不方便和个人垫付医疗费用;二是各区县间公费医疗人员待遇差距。

  亮点一:

  可自选定点医院持卡就医

  改革后,门诊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报销,个人可从全市1800家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5家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其中A类、专科、中医医院免选),费用随时申报,异地随机就医。而改革前,多数区县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在职职工只能选1家医院,退休者也只能选2家医院,就医局限比较大。特别是对退休职工,避免了因离指定医院较远而被迫“长途跋涉”。

  此外,纳入医保的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享受持卡就医,个人无须垫付医疗费,也就不存在报销问题。而现在某些区县公费医疗待遇者,占用个人资金问题仍然存在。

  亮点二:

  公费医疗补助“平衡”待遇差距

  长期以来,大部分区县公费医疗都采用包干形式管理,财政把单位的医疗费按人头,分住院和门诊,在职和退休不同标准包干给合同医院统一管理,一旦超支,由单位、财政、医院三方共同负担。

  由于区县财政差异造成了各区县公费医疗标准高低有别,像平谷区在职人员全年门诊包干只有350元,退休的也才600元;而改革后,在职人员大医院门诊就医超过1800元的部分可按70%比例报销。对于由此产生的“待遇差”,18区县将统一采用“公务员补助”的做法来“补齐”。这意味着,公费医疗和基本医疗并轨后,原有的公费医疗待遇水平能够保障。一些远郊区县,公费医疗的保障水平比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相对偏低,通过改革他们的保障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追踪:试点区县公务员人人有个人账户

  平谷是去年4月启动的试点。改革前,享受公费医疗的有2万多人,其中在职职工1.5万。每年,在职公务员门诊报销费用只有350元,退休的每年包干600元,由区政府一次性发放到个人所在单位,很多单位又直接把钱发给个人。结果这笔原本针对突发病情或大病的统筹金成了福利,真到看病报销又成了大难题。

  改革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去年,该区共缴纳医保基金6600万元,其中财政支出5400万元,个人缴费1200万元。实际支付5440万元,基金结余1160余万元。与2008年公费医疗支出3200万元(不含医院负担)相比,2009年财政尽管多支出2200万元,但可解决公费医疗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由区医院、中医院负担20%以及不能异地就医引发的矛盾。

  每名公费医疗人员都建立了个人账户,在职人员每人每年约有650元到2000元进入个人账户,退休人员每人每年至少有1200元进入个人账户。虽然要按照工资额每月扣除几十元至百余元的医疗保险费用,但是门诊看病同样可按比例报销,选择医院的范围也更大。

  市民留言:

  我2006年从丰台区一所学校退休,原来身体就不好,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一个都不少”;退休后,上医院看病几乎占据了我一半的生活。去年仅看病就先后花去了1万多元钱。虽然可以享受公费医疗报销,但在最近我跟同事聊天时得知,学校因为报销突破了定额指标,被主管部门罚了钱。我这个看病“大户”听后,回家大哭了一场,并决心以后小病能扛就扛,不能再让单位吃“挂落儿”了。

  医改后,我也可以参加医保,再报销时就不用顾虑了,而且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只有一两家定点医院可选。要是拿到社保卡,看病报销时再不用自己垫钱,可真是去了一大块心病。——张老师

  2010-2011北京医改方案(摘录)

  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今年将所有区县公费医疗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明年启动市级公费医疗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

您还可能喜欢的新闻



在线报名

求职登记

移动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