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如何从全国负增长第一变成正增长第二?

万保人力资源   2010-05-25   浏览量:1362

分享到:

今年一季度山西经济增速达到19.4%,高出全国7.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二;而去年一季度,山西经济增速是-8.1%,落在了全国最后。
  转型动力之一: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三驾马车”协调前进
  “一醋一酒一煤炭”是山西享誉中外的代表性产品,但煤炭独大愈大,“百年陈醋”老长不大,去年山西规模以上醋产业的销售收入仅有6.9亿元;“千年汾酒”单打独斗亦难做大,2009年汾酒集团销售收入20多亿元,其规模与汾酒盛名难副。不久前,《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战略规划》出炉,煤焦领域民间资本十分充裕、又急于转型的吕梁市携手汾酒集团,用3年时间新建5平方公里园区,投资50亿元,新增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5月9日山西醋产业协会成立,雄心勃勃地提出未来三到五年,把山西醋业做到60亿甚至上百亿元的大产业。山西省财政出台“醋八条”新政,鼓励醋企在央视做广告,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品牌店、直营店、连锁店,通过国际通行质量认证,建设老陈醋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建立工业园区,建设中华醋博园,对上市醋企进行奖励。
  “地下有煤炭,地上看文化”。山西有着有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历史、文物、民俗、风情、宗教文化旅游资源。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山西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生产总值3%。“像挖煤炭资源那样挖文化资源”,山西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十大产业之一,到2015年产值要达到GDP的5%以上。今年起,山西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实施“一策一业一品一节一剧”文化产业发展工程。黄河、太行山、五台山、平遥、晋商、关公、云冈、西口、雁门关、娘子关等饮誉海内外的文化资源,将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模式运营下“盛妆迎宾”,衍生出繁星似海的文化产品形态。省、市、县三级预算安排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统计,11个市2010年总投资概算将超过40个亿。
  从2009年开始,遭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的山西省忍痛转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棋先一步。山西省在全国率先推开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矿兼并重组,全部淘汰30万吨以下小煤矿,单井平均规模达到100万吨,煤炭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资源回收率、循环经济、生态修复和安全保障能力将显著提升。制定实施了煤炭、电力、焦炭、冶金、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工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10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了分层推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培育工程,在服务业18个业态中培育和扶持一批示范企业、旗舰企业。
  晋商故里藏富于民,山西出台了优先用地、财政支持、金融扶持、信息共享、简化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促进政策,引导社会投资从“两高一资”的资源材料行业退出,进入重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旅游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转型动力之二:节能减排,追求绿色发展
  在2010年山西省级重点工程的名录上,记者发现一批透着时代气息和人本关怀的重大投资项目跃然纸上。煤机成套装备、10万台微型车发动机、轨道交通铁路装备园、国际分销物流港、循环经济低碳工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区、10市生态环境治理、省城十大建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山西省在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时,突出“结构调整、低碳经济和民生社会事业”等主题,使投资更加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山西省抓紧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力推进煤炭业整合重组,今年启动焦化、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储备和实施一批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节能、低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为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法规政策保障机制,山西省要求加快有关法规、规划和标准建设,完善工业行业的能耗限额和能耗监测方法地方标准,在高耗能行业研究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大幅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出台“中水”回用价格政策,对市、县及企业超量减排进行奖励,所有县市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全额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不足部分由财政策列专项解决。为了形成“众人抬”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和民间资本投入,在煤炭、电力、冶金、市政服务和公共机构推进能源管理合同模式的技改项目试点,省级资金给予补助,引导和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十一五”前四年,山西省通过实行“蓝天碧水”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园区、抓(国定)“双百家”、“省(定)千家”重点企业节能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领导、考评和价格政策引导,较好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的年度目标。到2009年底,“三大指标”中,二氧化硫已经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28%,完成了总目标的81.23%,2010年还需下降4.6%;化学需氧量累计下降11%,2010年还需下降2.44%。

您还可能喜欢的新闻



在线报名

求职登记

移动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