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一科学论断,虽然主要是针对党政领导人才成长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但其揭示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规律,同样适用于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成长路径。
基层虽然条件较差,矛盾复杂,层级较低,但直接为发展服务,更能体现人才的价值。首先,基层实践是人才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好学校。对于大多数掌握了较多书本知识但缺乏实践锻炼的人才来说,只有到基层实践中去经受一段时间的磨练,了解基层群众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造的新知识、新经验,学习开展群众工作和推进工作落实的规律和方法,特别是学习科学发展一线的工作规律、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丰富充实起来。一些有过基层锻炼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基层一年功,胜读十年书”,在基层实践中获得的许多知识和经验终身受益。其次,基层实践是人才品德修养的大熔炉。德才兼备是人才素质之本。只有在与基层广大群众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广大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倾听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拉近同群众的感情距离,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对事业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民族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再次,基层实践是人才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渠道。只有把各类人才大胆地放到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积累经验,才能使之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学以致用、提高素质、有所作为。实践证明,基层生机勃勃的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有利于置身其中的人才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形成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队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素质,提高处理复杂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自觉地认识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才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探索、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把培养人才的“聚焦点”投向基层,把锻炼人才的“主战场”放在一线,让人才在基层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成就事业。这是党和政府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坚持在基层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导向。通过宣传发动、舆论引导,不断强化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观念,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到基层培养锻炼的理念;通过建章立制、政策支持,探索完善在基层培养人、在一线选拔人的具体办法,营造“人才在基层成长、人才从基层选拔、人才到基层培养”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主动深入基层、扎根一线;通过选树典型、示范带动,优先培养重点领域的急需人才,带动相关类型人才在经济建设和项目推进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
建设在基层实践中锻炼人才的平台。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素质为核心,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打造服务社会的平台,让各类人才到科学发展一线摸爬滚打,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合理推动人才轮岗交流,使人才在不同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成为具备多方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让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号召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各类人才立足岗位练精兵、劳动竞赛结硕果,不断锻炼能力、提升水平。
优化在基层实践中成就人才的环境。着力优化社会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的良好风尚;着力优化工作环境,采取政策扶持、政治关心、经济鼓励等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同时又容许失误和失败,让各类人才在没有压抑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聪明才智;着力优化生活环境,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帮助在基层一线的人才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着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用法制规范、促进和保障基层人才的顺利发展。
增强人才在基层实践中锻炼的实效。由于人才的经历和境遇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不同,接受实践锻炼的具体方式也应该区别为各种不同类型,从而增强基层实践锻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向,选择基层实践锻炼的形式和去向,合理运用“考验型”锻炼、“提高型”锻炼、“补课型”锻炼等方式,实行定向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