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是浮云,货真价实的实战经验才是王道。刚结束的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毕业生招聘会上,共有216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500余个。记者发现,进场的企业,大多不问“英雄出处”,也无暇顾及简历上的“丰功伟绩”,他们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经历上。
虽然目前就业形势紧张,但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学生,每年就业的情况都非常不错,学院2011级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22%。今年入场的不少企业负责人透露,行知学院的毕业生,一进企业就能上手干活,几乎无需二次培养,好用。
这种学生跟企业的无缝对接,有什么样的诀窍?浙师大行知学院院长陈红儿告诉记者,让学生跟企业的信息对称起来,是学校推动学生就业,做的最为重要的工作。
行知学院里一直都有很多校企合作的班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有不少跟企业接触的机会。今年,行知学院又开办了全新的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个项目,是和浙江知名的机械制造企业红五环集团合作的。首届招收了32名学生,享有企业丰富的培养资源。学生大三之后就全面接触红五环集团的所有考察、实践项目。大四毕业实习也是红五环,毕业设计项目,全部从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
但是,这批学生仍然拥有自主的就业选择,就业完全不是红五环集团定向、订单式的。他们享受的资源也不需支付额外的费用。
在跟招聘会同期举行的第五届浙江省中小企业家峰会上,记者遇见去年当选“第二届科技新浙商”的企业家之一,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明先生。他坦言,像金马逊这样的机械制造企业,规模不是太大,专业性又比较强,其实是很需要业务能力强,又踏实安定的人才的。
陈红儿说,其实不止金马逊一家企业有这样的感触。“所以从今年底开始,针对应用型人才的东家的需求,行知学院启动了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这个改革方案,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行知学院与今飞集团的“项目创新合作教育”正式启动。首批已经招收了40余名学生。接下去,像金马逊、今飞这样的企业,都将参与到行知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中来。
对此林伟民很兴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我会要求把在企业做一线实践的时间大大增加,要实行考核,算到学生的学分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