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D大赛秘书长、3D动力总裁鲁君尚表示:目前国内3D人才的缺口超过千万,其中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的需求缺口最大,约为800万人。相对于人才紧缺问题,国内3D软件技术、产业链的完善和资源整合等问题同样急需解决。
随着国内3D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大力宣传发展3D产业,但一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切实改善3D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就目前国内3D产业的发展来看,制约我国3D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内容和产业资源整合环境三方面。
3D动漫人才奇缺
美国3D影视大片《阿凡达》掀起了人们观看3D电影的热潮,在国内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就超亿元。很多业内专家在其成功后不断思索:为什么国内拍不出这样的3D电影?
鲁君尚表示,中国拍不出《阿凡达》,除了人才问题外,主要制约因素就在于软件技术和产业资源整合问题。目前国内3D市场混乱,尤其是3D制作环节跟风、
模仿情况泛滥。没有新颖、自主创新的3D软件技术,没有形成强大的3D电影市场产业链,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资源整合产业环境。
记者发现,国内多家电视台3D实验频道的开播在为电视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电视台面临诸多挑战。“人员不足、设备不足,拍摄3D节目比2D节目艰苦多了。”
相关调查显示,如今动漫行业许多高薪职位,像游戏动漫设计总监年薪可达30万元左右,但还是有价无“货”。我国游戏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级游戏3D动漫设计师。
鲁君尚表示,现在3D技术在动漫行业被炒得很热,实际上我国只有4000多家动漫企业,即使平均每家企业需要100个3D方面的人才,总共也只需要40
万人。而我国制造企业群体庞大,即使平均每家企业只需要相当于员工总数5%的3D人才,制造业3D人才的缺口也达到800万,一些企业对3D人才的需求也
远远大于5%的比例。
3D软件技术问题凸显
据记者了解,目前3D已成为国外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市场、服务、消费等领域的创新基础和新的竞争高地,掌握最前沿的3D技术也为其把控产业链、
获取巨额利润提供了依托。当前全球近80%的飞机与50%的汽车使用法国达索系统的3D软件设计制造,欧特克则在3D数字娱乐等众多领域引领全球创新走
向,索尼、三星等已经在3D数码产品领域开辟了消费家电行业新的滩头战场……一个围绕3D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并成为各国新的竞争焦点。
纵观国内3D软件技术开发情况,3D软件技术发展在1998年时达到一个高潮,但不到两年时间便跌入低谷,目前国内3D软件基本上是全军覆没,市场上主要是以软件外包为主,自主知识产权的话语权微弱。
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国第一只以扶持3D技术人才创新为使命的公益基金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3D技术人才创新发展专项基金3DDF日前在北京发起设立。该基
金将用于加快3D技术普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实践和促进就业与创业;加速3D产业链整合,力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立扶持
3D行业技术人才创新发展的知名公益品牌等。
产业资源整合成关键
“如果打通3D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形成畅通、完整的3D产业链体系,将对3D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
息化培训中心三维数字化技术认证培训管理办公室教研中心主任霍有朋表示,国内很多行业并不缺乏创意,也不缺乏技术,但真正把技术与创意结合并应用到产业中
的成功案例却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很多工业设计的产业链、产业资源整合都不畅通,导致3D产业发展缓慢,国家层面也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目前来
看,每年举办的全国3D大赛能较好地走完产业链和完成产业资源整合过程。
据鲁君尚介绍,全国
3D大赛由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3D动力)发起举办,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4届,越来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重视,其规模不断
扩大,参赛高校连续超过600所,参赛企业超过1000家,初赛参赛人数连续突破100万人,为国内3D产业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和创新成果。
据悉,为了加快技术与创意、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今年的3D大赛将积极推动3D创新创业港落地,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竞赛及3D大赛其他赛项优秀团队与获奖作
品的产业化孵化;同时加强人才就业推荐与项目对接合作,进一步深化3D大赛之优秀3D人才就业双选对接与3D技术项目的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力图实现一次真
正意义上的“3D科技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