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明星分析师难度太大,我们现在主要挖一些从业时间5-10年的行业分析师,抽取其年薪的25%作为服务佣金,如果按分析师80万年薪计算,费用是20万元。”北京某资深金融猎头告诉记者。
另外,他表示因为难度大,保荐人的服务费用比分析师要高,大概要收到年薪的30%。而保荐人最低的年薪都要150万。
“除了分析师需求增多外,今年还有一个趋势,即人民币合资基金、私募、央企投资公司对券商投资经理的需求在飞速增长。”
“因为资源优势,券商投资经理今年在猎头市场上颇为吃香。我们前段时间一个案例,有一个券商的直投部门的投资经理,被一家大型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的人民币基金挖走,过去后很快做成一单项目,公司方面非常满意。”他透露。
论坛、微博挖角齐上阵
拥有“三头六臂”的金融猎头们,挖人的渠道堪称五花八门,某上海金融猎头透露,该公司曾请某基金的研究总监进行业务培训,之后另一家合资基金需要这类人才,他就帮忙把这位老师挖了过去。
系统总结下来,据上述金融顾问介绍,挖人主要通过5个渠道:一是人脉库,通过以往合作建立的联系等。
二是互联网。“我们经常会浏览行业人士的博客、微博、校友论坛、金融网站、社区论坛,包括去翻阅分析师的报告,从中找出一些观点比较敏锐、独到的,建立一个资源库。”
第三种是定向挖掘,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方案。“有时候客户会来说,我看这几个人的分析很独到,或是说要金牌的分析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接近、接触。”
第四种是人脉介绍,据悉,这种是目前成功率较高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们之前合作过的,如果有一个职位,我会先问他有没有朋友、同学或者同事推荐。还有,如果我们想挖的人暂时没有离职的意向,我们会让他推荐。”
第五种是同行推荐,据介绍,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猎头都有圈子,平时QQ群之类的经常交流、资源共享。
反猎头“攻坚战”
“金融领域内保险行业反猎头意识相对要比其他行业强一些,券商这方面的意识还很不够,不过近期人事流动已经让券商注意到这一点。”上述人士表示。
他透露,目前某研究所委托该猎头为其设计一套反猎头方案。
“关于猎头与反猎头,是一门大学问。猎头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很丰富,各种挖角手段都心知肚明,所以制定其反猎头策略来也更有针对性。”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反猎头的招数,比如说首先要培训公司的前台,要求不随意转接外部电话;再就是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有时候猎头并不知道目标的分机号码,他可能会随意拨一个员工的电话,然后让该员工协助转接;另外,要严防公司内部通讯录外泄,公司系统内的员工通讯讯息不能复制粘贴等。除此之外,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员工要经常上各大求职网站去了解本公司员工是否有这方面的倾向等。
“尽管如此,不管反猎头方案设计的有多么严密,‘防火墙’有多坚固,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的流动有他的合理性,毕竟人都想找更好的机会发展。”锐仕方达金融顾问STEVEN告诉本报记者。
“拿一些中小券商来说,可能手上有好的项目,但苦于缺少人才,为了迅速组织一个好的团队,一般通过从其他券商挖角来达到临时的输血的效果,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面临一边挖人,一边人才流失的境况,加大了人力成本。”STEVEN表示。
他表示,目前券商研究人才流失问题的根源是其人力资源架构体系,只有把人力资源架构体系建好,人才的流失与不流失,对一个企业发展来说,就不会带来重大的影响。
“应该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自上而下重视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这样以来,就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走,让企业承担损失。”他表示。
4成分析师来自其他券商民生证券成“挖角大户”
■本报记者吴婷婷
“挖明星分析师难度太大,我们目前主要的目标是从业5-10年,经验较丰富的行业研究员。每成功挖到一个分析师,我们会向客户抽取该分析师年薪25%的佣金,如果按80万年薪计算,费用是20万元。”北京某知名猎头公司金融顾问告诉本报记者。
“客户提出需求后,我们第一个想到去挖的是国泰君安、中信、申银万国等大券商”该人士表示。
他表示,目前有两个信托公司客户委托其公司挖人,其中一家要多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给出的年薪最高达到80万。
“从近两年分析师的流动来看,基本是大券商向中小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的单向流动。”上海某金融猎头对本报记者表示。
去年包括银河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所长另谋他就曾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而从今年以来研究所人员流动趋势来看,离职潮已经自研究所所长、金牌分析师、到普通分析师自上而下传导。
近日,见长宏观策略分析的安信证券研究所被曝遭遇人事地震。据统计,安信证券研究所的9位首席分析师已经离职4位,整个研究所50余人研究团队,有近半人士离职。
根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安信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半年前已加盟嘉实基金;今年5月,医疗保健行业首席行业分析师洪露离职后加盟一家私募基金担任合伙人;建筑与工程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跳槽到光大证券(行情,资讯);煤炭电力行业分析师李大刚加盟申万菱信基金;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邓红梅一年前离职;除此之外,还有多名行业分析师陆续离职。据安信证券主管研究的副总裁李勇介绍,安信证券最近两年内流失研究员近三分之一,其中9成以上去了买方机构。根据证券从业协会公布的从业人员执业信息,目前安信证券登记具有证券投资分析资格的研究员共30人。
民生证券“挖人”凶猛
究其流向可以发现,中小券商、基金、私募是券商分析师的主要归宿,另外信托、央企下属企业、投资公司等机构也向分析师们抛来橄榄枝。
“通过自己培养人才不切实际,近期我们准备招兵买马,筹划挖来一个明星团队,这样可以迅速提高研究所的整体水平。”某小型券商副总裁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金融危机后国内券商普遍加快扩张速度,尤其是部分中小券商,为迅速加强研发能力,狠挖大券商的墙角。
记者通过梳理证券从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从业人员执业注册信息发现,自去年以来民生证券研究所成为名副其实的“挖角大户”;而安信证券、国信证券等规模较大的券商研究所则成为主要“被挖”的对象。
资料显示,民生证券目前共有注册分析师27人,其中11人为2010年-2011年之间新进。根据登记信息,其中两位IT行业分析师均来自申银万国研究所,这两名分析师今年4月11日执业注册单位还在申万;某医药行业分析师和某煤炭行业分析师均来自广发证券(行情,资讯);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来自国信证券;一位建筑行业分析师来自招商证券(行情,资讯);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来自华泰联合证券;另有某通讯行业分析师前东家为近期深陷“离职风波”的安信证券研究所等等。不仅如此,民生证券还在去年5月成功将原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收入麾下,出任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据某券商人士透露,近两年民生证券扩张速度很快,不仅研究部门,投行部门也曾大量挖人。
转买方成主流
太和顾问薪酬专家蒲世林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券商以“固定薪酬+年终奖”方式给付的研究员固定薪酬,平均为79.2万元,总现金收入平均为137万元,其中高的能达到340万元。而对于宏观、策略以及重要行业的明星分析师而言,年薪300万元只是行业平均水准,有些分析师的价码甚至高达500万元。
“年薪百万只是对于那些位于金字塔尖的明星分析师,作为这个行业的普通一员,实际薪酬并不高,而且来自研究所、客户的压力很大,从业5年后,感觉已经进入瓶颈期。”某位从券商研究所转投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上述上海金融猎头表示,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基金公司客户对券商行业分析师的需求大增。
“现在压力要比做卖方研究时小很多,而且薪酬也有所提高。我的职业规划很清晰,先做研究员撰写分析报告供基金经理做投资参考,如果报告写得出彩,得到基金经理的认同,下一步就是转向实战操作,做投资经理,年薪可以翻好几倍”上述分析师表示。
逾300万年薪难阻券商高层走马换将
■本报记者吴婷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帅”这是近期券商行业高层频繁流动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国泰君安、安信证券、华西证券等或主动、或被动地经历了一轮高层人员的变动。
据业内人士称,券商高层的年薪一般会超过300万元,相当于券商副总级别的薪酬。之前媒体传称,4年前高善文调至安信证券的三年年薪为1000万元。然而,高薪酬难以阻止高层人才的离职潮。
国泰君安高层变动
在近期券商高层人事变动中,国泰君安格外显眼。日前有消息称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何伟即将赴长城证券担任总裁一职。自去年2月份长城证券总裁叶烨离职后,该公司总裁位置一直空缺。
“何伟确实要来,前阵子已经来和公司的高层开会,现在就差走程序了。”长城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另外,长城证券前总裁叶烨2011年4月26日起正式担任长江证券(行情,资讯)总裁。
就在不久前,国泰君安证券刚刚完成全球范围内副总裁的招聘工作。此次对于高层的调整,可谓大手笔。根据招聘结果,原安信证券副总裁阴秀生加盟国君担任副总裁,分管战略;国泰君安副总裁王松继续留任,分管国泰君安投资业务,原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庹启斌将出任国泰君安董事;另外,国泰君安证券合规总监刘桂芳将升任副总裁主管行政运营,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顾颉升任副总裁主管资产管理和研究所。
另外,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将转投海通证券(行情,资讯)的传闻已有几月,或许并非空穴来风,虽本人并未回应,但据媒体从接近李方面人士证实,李迅雷将于本月底加盟海通证券。
上海另一家大型券商海通证券也向国泰君安“看齐”。近日海通证券启动了面向全球范围内的高管招聘,共招聘三位副总裁:分管资管业务、战略发展和IT治理;分管固定收益、衍生产品和自营业务;分管研究、机构业务。要求应聘者年龄在50周岁以下,并具有累计十年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关的工作经验。
券商高层换帅忙
另据媒体报道,华西证券今年以来高层大幅变动,3位副总裁、2位部门总经理先后离职。其中原副总裁、董事葛旋于年初离职,根据保监会公告,葛旋加盟了民生人寿,担任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随后原副总裁李巍巍离职、分管自营部的副总裁陈杰明也已提交辞呈,据悉7月中旬将正式离职。另外,负责债券业务的总经理曾爱萍、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庄粤珉也已相继离职。
另外,今年中信证券(行情,资讯)、广发证券、安信证券等大型券商高层变动也颇为明显:4月,广发证券董事长由应刚出任,而总裁一职由林治海接替李建勇,副总裁秦力升至常务副总裁,副总裁欧阳希接管该公司经纪业务;原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朱永强赴中信证券出任董事总经理,原中信证券研究所所长徐刚接掌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原安信证券副总裁阴秀生加盟国泰君安。
合资券商方面,近期中德证券CEO离职传闻也是炒的沸沸扬扬。2009年,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主管王仲何出任中德证券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人。今年1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王仲何曾反复强调股东对中德证券的支持。但没想到今年3月,市场传出中德证券正在寻找新CEO。据媒体报道,中德证券换帅一事主要由其中方股东山西证券(行情,资讯)单方面主导,整个招聘全程保密,甚至开始连王仲何本人也并不知情。3月底,山西证券将物色好的人选姜培兴推至德银进行面试。据报道,今年6月前后,姜培兴已办理了入职手续,正式加入中德证券,暂不担任具体职务,目前还在熟悉公司内部流程,尚未正式完成工作交接。而知情人士透露,姜培兴将极有可能在七月份正式履新,这一任职资格将在近日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
人事躁动
券商转型期的缩影
■本报记者吴婷婷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或月底将转投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全球范围内“选秀”、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20个嫡系成员出走,9个首席去职4个;华西证券高层变动跌宕,3位副总裁、2位部门总经理先后离职。
近期关于券商的大新闻,无不围绕着“人事变动”,相对于以往个别人员的离职,本次券商行业高层换血、券商研究所人事地震被普遍看做是券商转型的前奏。笔者认为,在目前国内券商所处的大环境下,类似近期的人事变动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
究其原因,从大环境来分析,目前银行业总资产已经100多万亿元,保险业约6万亿元,基金业约3万亿元,证券业却长期维持在2万多亿元总资产的水平,从上市券商来看,将5月顺利过会的国海证券、方正证券算在内,目前上市券商在数量上超过上市银行。尽管如此,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上市券商的目前的市值规模则略显尴尬。目前整个证券行业板块的的总市值仅仅占到工商银行(行情,资讯)总市值的50%左右。证券行业正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风险。
从具体业务来看,作为多年来已习惯“靠天吃饭”,“经纪业务撑起大半边天”的券商,无不被近两年来经营环境的变化杀了个措手不及,急忙寻求转型。当券商们被营业部的大幅增长带来的佣金恶战损耗不少元气,投资顾问业务曾被一致认为是经纪业务的“救命稻草”,但事实是,目前投资顾问人才处于尴尬的断档期,一方面具有投资分析实力的人才不愿意屈尊,另一方面目前券商经纪人、客户经理相关资质不合格。某金融猎头向记者感慨,今年多家券商都在找投资顾问,不少券商营业部经纪人也想往这个方向转,但事实是,真正让双方满意,一拍即合的案例极少。经纪业务转型还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途中必定艰险不断。
投行业务方面,创业板开闸后大型券商反映迟缓已经错失良机,不论保荐数量、融资规模和承销保荐收入均较其以往水平有所下降。
创新业务方面,以直投为例,陷入在突击入股挣快钱的状态。券商直投业务开闸到运行初期,关于保荐+直投模式的争议就不绝于耳,随着业务的陆续开展,券商的入股时间也逐渐变长,券商直投业务回报已从最初的平均七八倍降至三四倍,已开始逐渐回归正常投资周期和退出回报率。
从研究方面来看,分仓佣金决定了券商研究所的经营模式,也决定的分析师要么努力获得基金经理的赞同,向“新财富”、“水晶球”最佳分析师前进,站在超越万人的金字塔顶尖;要么积累足够经验,转向基金、私募信托等买方市场,之后寻找其他出路。无疑,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金领中的金领”保荐人
忙跳槽
■本报记者吴婷婷
保荐人在券商业素有“金领中的金领”之称,其年薪动辄上百万元,最高的可达500万元。如今,保荐人跳槽也成为了行业人才流动的一大“风景”。
李小姐现在供职于某国际大型投行IBD部门,近期她收到很多猎头的电话。“目前不考虑跳槽。”李小姐统一回应,不过近期她周围的朋友、同事有不少选择投奔新东家。
“这个行业流动性很高,跳槽现象很普遍。我身边也有朋友从大型投行跳到小券商的,平台虽然差一些,但小券商待遇、发挥空间相对要好,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趋势。”李小姐表示。
根据瑞银亚洲区联席首席执行长威尔莫特-希特维尔(AlexWilmot-Sitwell)去年所做的一项研究,投资银行的员工每年一般流失16%,这就相当于每六年完全换血一次。而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平均流失率甚至还要更高。
“一般年终奖发完,是跳槽的高峰期,拿保荐人来说,被挖角的情况很普遍,更有甚者,直接找到别家去,说我这有XX项目,要求年薪XX,这种情况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是不能想象的。”注册地在北京的某券商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其透露,他在华尔街工作时,曾有某大型投行固定收益部门的人员被另一家投行挖走一半,后者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以至于跳槽去的这组人,半年时间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谈到保荐人项目,某资深金融猎头则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挖保荐人单笔赚钱多,恨的是业务做起来费劲、耗时长。
“因为圈子小,保荐人就那么多人,而且有转会费等因素。有一个案例,我们挖一个保荐人用了一年的时间,从那个保荐人领了年终奖后就开始接触,直到下一年发年终奖前后才成功。”
“做一笔保荐人的单子赚得比分析师要多很多,但很难做。最近的一个客户是某中型券商,今年以来投行业务做得很不错了,目前想要再挖几个保荐人。对于这种单子,我们一般是要有一定的把握才敢接,因为保荐人一般跟IPO项目耗时较长,所以挖人周期要长很多。一般客户也了解这一点,所以对于挖保荐人,都是找多家猎头同时来做。”他透露。
他透露,因为难度大,挖保荐人的服务费用比分析师要高,大概要收到年薪的30%。在不算转会费的情况下,保荐人最低的年薪都要150万,300万-500万年薪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