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一周年不到,创业板市盈率高达73倍,可惜的是,这种市梦率不会持续长久,因为今年十月后,首批创业板的解禁压力沉重,这批解禁股票市值将达到336亿,占当前整个创业板流通市值的30%.
而且,近期创业板高管集体辞职让人联想到他们选择套现落袋为安,不是看好公司的利润;而创投机构滚动开发的模式,利润也很丰厚,减持动力也很强。
虽然当初的纳斯达克也有很高的市盈率,但是,随着退市和科技网络泡沫的破裂,纳斯达克创业板的市盈率现在才12倍,但是,随着一年上市周期到来,我们的退市制度还没有准备好。9月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在厦门出席“证券交易所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会”后向媒体表示,下半年很难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现在没有具体时间表。一年考核快要结束了,我们的退市制度还没有设计好,看来创业板公司是不准备退市了。有统计数字证明,早期纳斯达克平均每个月退市的公司超过60余家。2000年生物科技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引发了纳斯达克股市崩盘,一年之内,80%的股票跌幅超过80%,37%的上市公司一次性退市。我们现在没有退市制度,是不是会复制主板那样,即使成为空壳,也没有退市的公司呢?
创业板套现的压力很大,主要来自于两大压力。
第一,高管辞职带来的压力,也就是不以控制权和长期持股为目标的首发原股东减持冲动很强烈。
截至9月14日,已经有24家创业板公司的37名高管(包括董事、独立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先后在任期内提前辞职。
这些企业高管,原本是企业的CEO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给了一些股份,这些股份套现也有成千万上亿的。他们各种借口辞职,很明显是为了套现。创业板企业上市之后,创业期似乎已经退潮,企业也很难维持高利润,原始股股东成本极其低廉,会有减持冲动。
根据规定,身为高管,其所持股份存在一至三年不等的限售期;若辞职,则限售期仅为半年。所以,这些高管辞职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各色的都有,分居的、身体不好的,总之借口都是合情合理的。有统计显示,37名辞职高管中有10名是独立董事,除此之外的27名高管中,有18人持有所在上市公司股权,依当前股价计算,总市值约为15.4亿元,人均持股市值8556万元。也就是说,这些高管辞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套现落袋为安,来个胜利大逃亡。
更可怕的是,很多大股东不可能辞职,但却也安排亲戚朋友成为小股东,以便套现。我们创业板制度漏洞有,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且除此锁定期外,在其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高管集体辞职,职业道德何在?我们的高管对于企业都没有信心,这些公司如何能够获得股民的青睐?
另一个减持主力是创投机构。创投机构收获颇丰,第一批创投企业平均浮动盈利已经达到了9倍以上,部分创投公司的浮动盈利甚至接近30倍,获利丰厚,减持动力充足,而且创投机构采取的是翻滚式操作方式,不以控股和战略投资为目的,上市后解禁减持兑现项目投资收益几乎成为必然。
而且,创业板一个重要的支持是业绩好和高成长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创业板的业绩似乎没有高增长。按照整体法计算,创业板113家企业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25.8%,低于同期主板56.9%、中小板46.8%的增幅,从当期数据中无法看出创业板高速增长的迹象。
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没有退市制度的情况下,创业板扩容速度很快,前100家公司上市只用了10个月时间,而当年中小板前10个月仅42家公司上市。预计创业板将长期维持平均每月10只以上的发行速度,再加上中小板,基本可以达到20~30只中小股票/月的扩容速度,资金分流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将无力支持当前估值水平。
大规模的创业板市场,如果不能获得业绩支持,将会使得我们的创业板名声大大受损,这是对资本市场而言,都是不利的。创业板市场应当珍惜现在的机会,不能沦为第二个中小板市场,占着茅坑不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