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落实制度 畅通维权渠道
--山西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杨勤 通讯员王晶锐
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劳动报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近日,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2020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地考核,实地考核组奔赴全国各地,核验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
“作为被考核地区之一,此次国家督察考核既是对我们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推动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力指导。”山西省人社厅厅长陈振亮表示,近年来,山西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打出断根治本、控新治旧、齐抓共管等系列组合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断根治本做好源头防治
“先签合同再做工工资权益记心中”“考勤工量按月计工资专户保权益”……走进临汾碧桂园小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见写着根治欠薪标语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多个醒目位置,蓝底白字的维权信息告示牌立在入口处,项目资料、工程款支付担保凭证、施工人员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表等材料分类陈列。“全省欠薪投诉举报电话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手机号码,项目经理、劳资专管员手机号码都公布在工地上,维权渠道畅通,工人有矛盾纠纷或维权诉求,可以随时打电话反映。”项目经理王飞说。
长期以来,建设工程项目是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重灾区”。山西省紧盯这一领域,把全省的建设工程项目作为根治欠薪攻坚战的主战场,从源头上做好防治,多渠道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制度落实、监管落地,为“顽疾”开药方。
据山西省人社厅副厅长师广卫介绍,山西省开展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大排查,摸清项目底数,建立了统一、全口径的在建工程项目台账,以及全省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和工资支付监控系统,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与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平台实时对接,实现信息化监管。
此外,山西创新“人盯人、人盯项目”工作方法。县级监管“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劳动保障监察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人具体负责;市级监管“盯人”,市级责任人对县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省级监管“盯全面”,省级责任人对市县责任落实情况开展抽查检查。由此,全省逐个项目建档立卡,签订工作责任书,严格落实用工实名制、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承包企业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维权公示等工资支付保障各项制度。
“签订了责任书,项目上发生欠薪问题,责任就是我的。这要求我们劳动保障监察员认真履职,也能让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业更加重视,主动配合工作。”运城市盐湖区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杨恒说。
为了让相关部门和企业明确职责,山西强化操作指引,在开工、复工等关键节点,举办根治欠薪专题培训,向全省工程项目4000余名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以及劳务管理人员讲解实名制管理、工资分账管理等制度实施要领。汾河上园建设项目劳资专管员焦琼雪表示,培训切实有用,通过学习,能更好地落实这些制度,规范用工管理。
为了营造根治欠薪的良好氛围,山西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制定了“为农民工站台,向社会庄严承诺”宣传活动方案。向农民工发送维权短信、拍摄了系列宣传视频,加载农民工欠薪举报电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控新治旧严查欠薪案件
2020年12月29日,临汾市尧都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接到投诉,该市某游园建设项目拖欠40名劳动者工资19.6万元。问题不过夜,尧都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随即展开调查,向欠薪直接责任单位下达询问通知书,约见当事人,调查取证,发现实际欠薪情况与反映人提交情况相符。经调查处理,该公司于2021年1月9日发放全部工人工资。
“过去此类案件就此结案,但现在我们实行‘一案双查’,查清欠薪事实,责令欠薪企业在限期内支付工资,还要实地核查项目治欠保支制度落实情况和建设资金拨付情况。”山西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赵红兵表示,依法严查欠薪案件的力度空前。
2017年以来,山西省全面推行欠薪案件“三个清零”制度:重大案件和存量案件限期清零、新发生案件在3个月内清零、年内发生的案件在年底清零。在此基础上,今年山西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存量欠薪清零攻坚,市、县政府负责人按行业、领域包片负责,进行集中排查行动,摸清本地区存量欠薪和历史陈欠底数,录入台账,并在6月底前清零销号。
除了存量欠薪限期清零,山西省政府明确提出从2021年5月起,对于新发生的欠薪,各地要当日受理调查,3日内解决,3日内没有解决的,按规定动用工资保证金或政府应急周转金先行解决,并对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对项目经理、实际施工人予以行政处罚,对存在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的由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是哪个工程项目?欠你们多少工资?证据材料都有哪些?”在山西省劳动保障监察局,欠薪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有专人值守接听,统一受理全省范围内的欠薪投诉举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欠薪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投诉电话比以前少了很多。根据投诉举报、日常巡查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及时对存在欠薪隐患的企业发出预警,及时处理回应。
“在工地上干了十几年,以前害怕拿不着工资,这几年有政策保障,给农民工吃了定心丸!谁敢拖欠工资?马上打电话投诉!”胡勇军在运城市河津万峰综合楼项目做钢筋工,他高兴地说,现在干活,白纸黑字约定工资,每月15号左右工资准时到卡,“一点儿也不愁”。
齐抓共管强化考核问责
“根治欠薪工作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是人社部门的‘独角戏’,既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又需要落实属地政府责任,做到有效担当。”师广卫表示,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山西省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解决欠薪问题的强大工作合力。
在分工方面,人社部门负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住建、交通、水利、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本行业工程项目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督办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导致拖欠工程款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并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欠薪案件,处置因欠薪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另外,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会等部门也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献力献策,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还被纳入对各市、省直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解决欠薪问题情况占专项考核分值的50%,专项考核结果将按规定在全省通报,并约谈排名靠后的市政府负责人。”赵红兵介绍,各市、县对应开展根治欠薪目标责任考核,层层厘清责任,对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强化属地责任、强化考核问责,这已成为山西省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举措。
树雷厉风行作风、行果断决绝手段。山西省对拒不落实治欠保支制度、拒不支付工资情节严重的企业,也持续加大媒体曝光力度,符合“黑名单”列入条件的一个不落全部列入;对欠薪案件有关责任人,提请相关部门进行诫勉、警告等形式的问责处理,达到“问责一人、警示一批、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
2020年,山西省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75起,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惩戒对象56个。“列入失信黑名单只是联合惩戒的第一步,对黑名单中涉及的相关企业,惩戒期内不设退出机制,并对其今后政府项目的招投标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山西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杨卫东说。
向实处发力、向难处发力,勇于出拳,敢于亮剑。2020年,山西省协调处理、立案查处欠薪案件1804起,为1.51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2.01亿元。
“政府关心关爱我们农民工,如今不仅不愁工资,工地上还建立了产业工人社区,宿舍、食堂、超市、活动室全都有,家人来了还能申请探亲房。”在山西境内隰吉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来自河北保定的刘文彪笑着说,在外打工也有归属感。
做好了根治欠薪工作,维护了劳动者的就业权益,进而稳定了全省的就业根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山西省人社部门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助力,也将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